3)486、四大觉悟_玄幻必须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时,应该要抽手解决一下炎朽文明,这也能拖延一下时间。”

  在书中的设定,大明觉悟以后,地球虽然是祖星,但却并非大明的首都。

  虽然在他们的地球上依旧生活着大明的人,可绝大多数大明人都在多元宇宙最中心的地方,那里有一座觉悟城,四大觉悟文明都居住在那里。

  文明的发展并不是要占领多少星球,掠夺多少资源。

  人类并非虫族。

  无意义的增殖没有任何作用,庞大臃肿的体量如果治理跟不上就会崩溃得一塌糊涂,战乱将长期持续,文明甚至会因此毁灭。

  强如汉唐,也没有说将整个亚欧都纳入版图,过渡扩张的危害华夏人自古就懂。

  殖民式的扩张倒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好处,但能长久吗?

  两次世界大战和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在哪里?

  催生的科技力量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越是发达,战争爆发之时就离毁灭越近。

  所以。

  四大觉悟文明除了母星以外,放弃了其他所有星球,他们在多元宇宙的中心建立了觉悟城,共同维护着整个宇宙的运行。

  而各个觉悟文明的想法不同,负责的分工也不同。

  大明负责的是“教化”,有符合条件的文明愿意学习大明那一套,可以成为大明的属国,由大明指导进行觉悟。

  所以,在多元宇宙当中,其他文明也称呼大明为“师者文明”。

  另外三个文明是“火种文明”、“育者文明”、“静者文明”。

  火种文明认为文明的发展太过艰难,所以,它希望一切文明都有至少一次重来的机会。

  它将宇宙中一切将要毁灭的文明收集最后的火种,给他们重来的机会。

  育者文明认为生命的诞生虽然是天地衍化的使然,但智慧与文明的诞生却是太过稀少的奇迹。

  所以他们乐于点化那些仅差临门一脚,就可以诞生智慧种族的星球,也乐于点化那些仅差一步就可以明悟文明的种族。

  例如。

  伏羲见到洪水褪去,卦沟河道呈现龙马负图的形状,正好与天上的苍龙星象相同,所以有了“天垂象,圣人则之。”的说法。

  育者文明就经常做这类事情。

  至于静者文明。

  道家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静为动之道,静者文明自然有参悟到这些,并对此十分推崇。

  各文明的信息屏蔽,也是静者文明所为。它认为宇宙的安静才是文明发展的最好环境,有的文明不安分,自己突破了信息屏蔽,静者并不会管,但这些不安分的文明永远也找不到那些处在信息屏蔽中文明,这让无数弱小的文明有了安稳发展的机会,也让宇宙避免了永无休止的战乱和争夺。

  四大觉悟文明共同构建了宇宙的和平环境,并引导着所有文明进行觉悟,这才是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