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诗词改良运动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时关,千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边塞诗。”

  “要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浪漫诗。”

  “还要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样的现实主义诗。”

  “……”

  李承乾和杜荷听的目瞪口呆,那模样像是见了鬼一般。陈景恪这不光把路指出来了,还张嘴就给出了活生生的样板。

  四首,足足四首诗,每一首都是如此的经典。

  对两人的态度陈景恪非常满意,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不无得意的道:“如何?够不够掀起诗词改良活动?”

  李承乾激动的道:“够了,太够了。景恪真乃我见过最有才华的诗词大家,张口皆是传世佳作……”

  杜荷也兴奋不已。

  陈景恪笑着摇头道:“你看这些诗哪一首像是我能写的出来的?”

  “包括之前的那首贾生,其实都是家中长辈所写,我不过是拿来唬唬人罢了。”

  李承乾并未觉得惊讶,更未因此小瞧陈景恪,而是赞道:“景恪果信人也。”

  “你家中长辈皆以不在人世,你不说天下谁人能知晓这些诗非伱所作?你却并未如此,此等胸襟让人敬佩。”

  杜荷第一次听到关于陈景恪身世的信息,但他却很识趣的没有多问,而是敬佩的道:

  “是啊,面对如此佳作,我都不敢言自己一定能抵御的住诱惑,景恪性情高洁让人折服。”

  得到这种真心实意的夸奖,陈景恪心中的喜悦远超抄诗带来的成就感,谦虚的道:“两位过誉了,不过是尽了本分而已。”

  然后他图穷匕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打算:“改良诗词需要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主持才行,不知大郎是否有兴趣?”

  李承乾惊讶的道:“我?这……”

  陈景恪笑道:“对,大郎乃大唐太子且文采斐然,主持此事最合适不过。”

  杜荷马上就说道:“殿下,我以为景恪所言甚是。”

  李承乾自然也非常想揽下这个活儿,这是妥妥的文名啊。完成此事他的太子之位将会更加稳固,还能吸引许多读书人来投。

  但他神色里只是略微挣扎,就摇头道:“景恪的好意我心领了,然此事重大我需先请示耶耶之后才能决定。”

  “殿下……”杜荷还想再劝。

  李承乾挥手阻止他道:“清泉无需多言,此事我心中自有分寸。”

  “哎。”杜荷只能无奈的叹气不再多言。

  陈景恪对李承乾的决定很是欣赏,这说明他脑子还是清醒的。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必须经过皇帝的允许才能做。

  “大郎尽管去请示,我以为陛下必不会反对。关于新诗体,我之前写了一些心得,你让人去紫霄观去取即可。”

  “《望月谈》大郎应当知晓吧?到时我会在上面为大郎宣扬此事的。”

  李承乾感激的道:“那我就先谢过景恪了,此事若成我必不忘今日之助。”

  陈景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嘴上谦虚的道:“大郎言重了,我这么做也是希望家中长辈的学问能弘扬世间。”

  话虽如此,但谁都知道他此举就是在给李承乾示好送功劳。

  所以接下来李承乾就更是热情,三人一直谈到下午陈景恪才告退离开。

  等出门的时候,杜荷还隐晦的暗示他别忘了两人的约定。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