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学贯三教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他也更肯定了一件事情,门口的时候法琳确实是在让着他。

  因为他发现这位法琳大师竟然学贯三教,同一个问题他能分别用儒家、道家思想来回答,然后再回归佛教。

  在门口的时候他要真想给陈景恪难看,简直不要太简单。可是他什么都没做,任由陈景恪把‘三问三我’给解释清楚。

  可以说他一手成全了陈景恪的名声。

  这让陈景恪很是感激,心中刚刚飘起来的那一点小得意也消失无影。

  通过旁听,他还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位法琳大师正在进行佛教中国化。

  简单点说就是,用华夏的文化来解读佛教典籍,和儒道两家的思想进行互补。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兼容并蓄吸收佛教思想的优秀之处,而不是一味的拒绝。

  这种事情的难度只是想一想都知道有多高,这个老和尚竟然一直在做,且有了重大成果。

  陈景恪心中一动,有些想把魔改版西游记拿出来问问他对‘老子化胡’有什么看法,不过想了想并没有真的这么做。

  法琳在怎么说也是和尚,想让他同意‘老子化胡’属实有点为难人了。

  然后陈景恪就感到疑惑,为啥这种能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呢?

  他不知道的是,不是法琳名声不显,而是他对佛教了解太少。

  原本历史上法琳就是隋唐时期的高僧,先入佛教,再入道教,后又回归佛教,还精研儒家思想,可谓是学贯三教的大德高僧。

  他一生都致力于佛教中国化,翻译并用中国思想解读了许多佛经,是大乘佛教无法越过的核心人物之一。

  嗯,大乘佛教就是佛教中国化之后的产物,甚至可以说大乘佛教就是中国自己的东西。

  他还积极参与佛道之辩,为佛教争取生存空间。

  最著名的一次是,李世民为了抬高道教,准备把道士的地位置于所有宗教人士之上。

  法琳找到李世民,一番辩论之后成功说服他打消了这个计划。

  陈景恪试图和他辩法,真有点关公面前舞大刀的意思。

  言归正传。

  孙思邈和法琳两人越聊越开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期间难免谈起三问三我,当得知这真是陈景恪自己的感悟时,法琳的惊讶可想而知。

  不过他还是有些怀疑,就询问了陈景恪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也不刁钻,但每一个都需要一定的阅历和知识深度才能回答的上来。

  陈景恪心中暗道侥幸,还好前世他大学选修过哲学,虽然只是为了混学分,但还是知道一些皮毛的。

  穿越后又跟着孙思邈研究道德经,为了写西游记还翻看过几本佛经,重新拾起了一部分。

  法琳的这些问题,他大多都可以用前世的哲学知识,掺杂一部分道家思想进行回答,剩下一些不好回答的就直言答不上来。

  即便如此也让法琳震惊的难以自己,他终于确信这些知识不是孙思邈强行灌输的,而是陈景恪自己想到的。

  刚才他和孙思邈交流过,知道对方的大体思想。和陈景恪的回答不能说完全不相同,也只能说几乎不搭噶。

  这个现实简直让他不敢相信,这个少年真的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关键是他的思想完全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啊。

  十岁的天才他见得多了,可十岁能走出属于自己道路的他真第一次见到。

  以至于他精神都有些恍惚,接下来的交流中甚至几次跑神。

  孙思邈也同样被自己的弟子给镇住了,不过他很快就想到陈景恪的神秘来历,猜到这可能是在家乡那边学到的。

  但纵使如此,十岁就能学的这么深入,也是天才啊。

  就在他们畅聊的时候,刚才门口发生的一切已然传到了各方势力的耳朵里。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