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章 联姻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

  通俗点说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全篇只有一千五百字,然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之为古今第一善书,是道教经典之一。

  前世陈景恪读过很多遍,虽然不能完整的背诵下来,但大致的内容还记得。

  跟着孙思邈学了那么久的道家知识,又学着写文言文,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一篇《太上感应篇》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之所以写《太上感应篇》也是为了西游记,在这本书里老子第一次公开讲道讲的就是这篇内容。

  潘师正要是看到这篇道经,估计会恨不得插着翅膀飞过来。

  把信送出去之后,陈景恪就来到外院。

  原本满院跑的孩子们都已经不见了,并不是被送进了作坊干活,而是进了学堂。读过书识字的依莲依荷两姐妹,成了孩子们的保姆兼先生。

  先去教室那边看了看,老远就听到了熟悉的读书声。他没有打扰大家,只是远远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来到印书坊找到了田大春等人,道:“活字印刷术研究的如何了?”

  田大春连忙回道:“回真人的话,泥活字、木活字、铅活字和铜活字,我们都试过了,各有优劣。”

  “泥活字成本最低,但易碎易磨损。木活字成本倒是不高还结实,然沾水易变形。铜活字质量最好,价格太贵。”

  “铅活字价格适中,结实、耐磨、不变形,可多次重复使用,最适合做字块的材料,缺点是不易着墨。”

  对于这些答案,其实陈景恪早就已经知道了,前世的史书上就有记载。

  之所以没有直接告诉工匠,主要是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候亲自见过研究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

  至于铅活字不易着墨的事情,他也早就有了想法,道:“我让你们研究的油墨呢,制作出来没有?”

  田大春羞愧的道:“是我们无能让真人失望了,我们试了许多油脂都没能制作出合适的油墨。”

  陈景恪道:“可以试一下胡麻油煮沸,添加少量其它油料,再加入炭黑试一试。”

  其实他也不知道油墨的制作配方,但他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纪亚麻油都是制作油墨的主要原材料。

  亚麻在古代被称作为胡麻,汉朝征匈奴获得的农作物之一。

  知道了主材料,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不过是多尝试几次而已。

  事实也确实如此,田大春等人实验了几次之后,成功用胡麻油和松脂油制作出了符合要求的油墨。

  至此铅活字印刷术的技术难题全部被解决。

  ……

  田大春等人熟练掌握雕版印刷术,并完成上一个任务闲下来之后,陈景恪给他们布置了新任务:研究活字印刷术。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在技术上的突破毋庸置疑。然而在历史上它起到的真正作用,完全对不起它的名气。

  甚至可以说它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实际的印刷工作中完全被边缘化了,大家主要用的还是雕版印刷术。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还是受限于技术和材料。

  直到清朝中后期从西方传来了铅活字,它才短暂的流行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被更先进的现代印刷技术给取代了。

  陈景恪既然穿越了,自然不会再让活字印刷术蹉跎几百年。他拿出铅活字和油墨,让它直接进入实用化阶段。

  有了活字印刷术,也意味着印刷行业正式进入腾飞阶段。

  解决了技术问题,他就给工匠们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全力制作字库,为接下来印刷《西游记》做准备。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