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设计超前十几年的机器_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杨晓鹏就从昆山赶了回来,闫俊接上他,没让他回家就去了鲁省山县。

  先参观了一下人家的粉条加工厂,重点是设备。又去了做设备的小厂子,幸亏这次老板没在,就他儿子一人在家,仔细地看看,闫俊还偷偷地拍了照片。

  回到乌山镇,去了一家加工零件的门店,他们这有几台机床准备卖掉,闫俊让杨晓鹏瞅瞅,能用上不。

  回到家,直接上楼开会,两个人开始琢磨,从哪一步做起。

  闫俊准备前期投五万,加场地,占六成,杨晓鹏占3成,另一成招工人,奖金什么的。

  这半年,一个月给杨晓鹏再开3000,以后再算。

  杨晓鹏也没意见,他心里很感动自己哥们对他的好:“大丑,你觉得咱们能做好吗?”

  “放心吧,肯定行,不行也就浪费你一年时间!”

  两人开始讨论先做什么设备,从哪地方入手。闫俊突然一拍大腿,咋把老爸给忘了呢,技术指导,用户体验,老爸都可以啊!

  不一会儿,闫大海和田兰琴一块上来了,都认识,接着开会。

  其实闫大海挺支持闫俊的想法的,毕竟设备更新换代需要的钱也挺多的,儿子有这想法也是不错。

  闫大海讲述了现在粉条设备的运行,和鲁省山县所造出的更先进一点的设备,进行了对比。

  闫俊也凭着记忆画出了比山县还先进的设备草图。

  幸亏大学学的机械制图还没忘记,前世自己也干过几年机械加工。画出的图杨晓鹏一看就懂,他仔细地看了好久,点点头可以做出来,就是他现在焊接技术不是很好,还得找个专业的师傅。

  然后闫俊拿着图给闫大海讲解这套设备怎么运行,首先它从热水锅里用铁管引流开水直接到搅面粉的大缸里,这样就省去了人工去大铁锅取开水。

  然后设备全部用不锈钢焊接,分成三个大缸,底下用螺旋转动的方式流通搅拌的红薯粉。

  第一个大缸用来搅拌,直接用吸尘器的方式吸入干红薯粉,加热水搅拌,搅拌好了以后开闸把面团旋转进到第二个大缸里,一直旋转着面团就会滚动,会更加有弹性。

  最后一个大缸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面团了。

  整个机器就是比之前的省力省时间,你们想想,一天几千斤的红薯粉要手动搬到一米高的地方,经年累月,多坏身体!

  其实它的最大卖点就是搅面粉快,快一倍,这样每天的产量就可以加大一倍了。

  人家都是每天八九千斤的,甚至上万斤,你家还是一天五千斤,少挣了多少钱。要是你,你会不会换这套设备。

  闫王庄更新设备大概都是5年左右换新,这可是提前了十几年面世的设备了。

  闫大海不住地点头,最后肯定地说:“这套设备确实不错,省时省力的,要是有这套设备,最起码我腰间盘突出不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