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6章 天上掉馅饼_羊皮换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平卉正拉着柳絮玩个痛快时,她的未婚夫也被人拉着去喝酒。

  这群人大多是落榜的举子,一起备考时与乔四郎是好朋友,如今乔四郎高中且入了翰林院,便于他们是云泥之别了。

  所以酒宴上,乔四郎被众星拱月,矜持的接受着这群人的吹捧与敬酒。

  酒至酣处,下首的几个书生便说起了雍京时兴的话题,其中一个还拿出了最新一期的《厄法寺周报》在宴席上大声诵读。

  《厄法寺周报》不仅在市井中很火,在读书人中也很火。

  因为报纸上除了故事栏,还有一个固定的诗文征集栏,每期都会在末尾处发布一个主题,向所有人征集诗作。

  投稿者无论出身,只要将自己的诗作封在信封中,写好地址和姓名,投到厄法寺的信箱里,静候佳音即可。

  如果被选中,就会刊登在报纸上,厄法寺还会派专门的“遣花使”上门,奉上丰厚的薪资和三色“诗文碑”。

  “诗文碑”一面绘蔷薇,一面刻“xxx公某年某月某日著xx获甲/乙/丙等”字样,甲等蔷薇涂金,乙等涂朱,丙等素碑。

  读书人多不事生产,不通俗物,过稿得到的稿费,是非常体面的一种谋生方式。

  而且《厄法寺周报》的流量简直可怕,只要登上报纸,瞬间就能家喻户晓。

  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文名可以说是一个文人非常重要的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像庄子叔一样,下笔如有神,靠硬实力积攒文名。

  或者像谭玉书一样,根本不用自己写诗,别人一见他,回去就恨不得上赶着一天写八首诗怀念他,谭郎自己写的诗,都没赞美他的诗火,啥也不用干,靠一张脸,躺着就把饭吃了。

  这两种天赋型选手,别人看着只有羡慕的份,而现在《厄法寺周报》这个平台,堪称人工造“神”,把厄法寺发布的主题仔细琢磨一下,万一超水平发挥被选中,那就直接火了。

  所以每周来投的稿子几乎能把信箱撑满,能选上的都是百里挑一,被人戏称为“小科举”。

  竞争难度越大,含金量越高,每个读书人都以得到金色“诗文碑”为荣,一时间厄法寺的“诗文碑”,成了读书人间最流行的装饰。

  席间念报的人姓吴,腰上便挂着一块朱红的“诗文碑”,可见曾在往届诗文选拔中搏得第二,非常了不起。

  只是不知厄法寺是怎么想的,这期的主题居然是“闺怨”,读罢《氓》,这群大男人都有点被冒犯的感觉。

  “是谁人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以妇人之口,抒发满腹不贤不淑的怨愤之词,居然也可以名列榜首。”

  “署名无名氏,厄法寺不会是懒付稿酬,所以选了一个无名无姓之人吧。”

  “厄法寺这期报纸,真是有失水准,乔兄以为如何?”

  提到乔四郎,众人顿时殷切的看过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