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5 鸿门一战天下动(三)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少咱们若能抢在贞之前头,先入长安,也算得了勤王的头一功,且若能与贞之东西夹击,斩获李、郭,此亦大功也。”

  适才对王邑说的“两大功”之语,曹操不算欺哄王邑,只不过这是他两个目标中的下者。

  曹昂见曹操正说话间,忽现痛楚,手抚上额头,慌忙近前,扶曹操坐下,问道:“阿父,头风犯了么?”

  “取药来!”

  曹昂赶紧和曹安民给曹操熬药。

  待药熬好,曹昂亲手奉上。

  曹操紧蹙眉头,闭着眼睛,一手撑头,一手接住碗,把药饮尽。

  “阿父,这明日兵向长安?”

  曹操说道:“我睡上一晚就无事了,明日兵向长安,不可改之!”

  ……

  次日,曹操的头风稍有好转,留下了兵马一部,看守下邽,他与王邑率领主力近万人,绕下邽而过,沿渭水向西前行。

  下邽守将和下邽城外李傕遣派的援兵主将,看到了曹操、王邑的兵马去向,然一则他们的兵马不多,二则,连日来的交战,曹操虽未能把下邽攻克,可却也是计谋多出,下邽守军与援军很是上了他几次当,吃了几回亏,担心这会不会是曹操又在用计,故是没敢追之,由他率部而去。

  过了下邽,向西急行军一天多,到了高陵地界。

  兵到此处,与长安城已经是隔渭水相望,相距长安只有五六十里地了。

  高陵县中亦有凉州兵将驻扎,曹操命令多张旗帜,遣派疑兵,以惑高陵守将,同时遣出得力军吏,命细细探查这一带的渭水两岸渡口,寻找合适的渡水地段。

  军吏络绎回报,回报的言辞基本相同,都是渭水两岸的渡口皆有敌军驻扎;渭北渡口的敌军俱是高陵县守军派驻的,渭南渡口的敌军是杨奉所部。

  这些情报和曹操此前获知的无有变化。

  正好王邑赶来与曹操相见。

  曹操笑道:“文都,已然打探清楚,两岸渡口敌军的情况,与你我前所获悉的并无不同。今日我就派兵,夺占渭北渡口;渭南杨奉那里,我也即刻便写招降文书,你和我一起落个名。”

  王邑应道:“好。”

  招降文书写就,曹操署名在前,王邑落名在后。

  一面遣韩暹渡水,给杨奉送此招降书;曹操一面调兵遣将,往攻渭北渡口。

  渭北几个渡口的守军都不多,曹操很容易就打下了两个。搜集船只的军吏相继回报,这项任务进行得亦很顺利。却是直到等次日下午,还不见韩暹回来。

  万事俱备,只差杨奉。

  曹操望眼欲穿,又等到入夜,总算曹昂来报:“文掾回来了!”

  “文掾……?韩暹呢?”

  “回阿父的话,未见。”

  曹操纳闷,寻思稍顷,不得要领,令道:“叫文掾来见。”

  不多时,一个军吏入到帐内。

  这军吏姓文,便是曹操父子口中所说的“文掾”。韩暹去渭南渡口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