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95章 原来这么多_穿成太后只想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柳芸的计划,她只是提出这种政策的方向,具体细节自然有人去推敲。

  如今的朝廷机构虽然提高了不少效率,可闲着的人也多。

  就算文武百官找不到捋细节的人,这不是还有云昭书院,皇家书院等等大儒,老学究,或者有名望又有本事的大佬。

  几乎所有有本事的高学识之人其实都有一腔为国为民的抱负。

  许多出不了头,要么没人脉,要么学识不够突出,要么就是时运不济,或者得罪了人。

  渐渐的被生活抹平了棱角,佛了起来。

  这跟当时政策环境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云昭已经大不一样了。

  让他们有机会报效国家,大部分人还是会义不容辞。

  何况,仅仅只是计算农业和商业之间的桥梁,有本事就成,用不着学识特别突出。

  柳芸觉得这些人更有用的原因在于,他们体会过人间疾苦,就更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待问题。

  她为什么不将这工作交给翰林院?

  那群人养尊处优的,优越感极强,或许从小被供养读书就没吃过什么苦。

  毕竟以前的读书人地位很高,一直被家里人捧着,渐渐也成了习惯。

  他们不知道老百姓拿着土地该是怎样的,也就不知道乡绅富商都有哪些规避手段,自然很难达到柳芸的要求。

  当然咯,柳芸也觉得那一批有本事的大佬闲散着有很大的资源浪费。

  给他们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也能替云昭解决众多问题,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最多,朝廷需要额外支付一部分俸禄。

  之前不是才将翰林院的俸禄撸掉了三分之二吗?

  朝廷再贴也贴不了多少了。

  柳芸觉得这灵光一闪就特别机灵。

  叫来沈丞相,诸葛大师等人商量了一通,发现这个办法可行,就立刻吩咐了下去。

  以沈丞相等人为首提供名单,锦衣卫快速寻人。

  再不济发出公告,直接面对皇朝招揽人才。

  这可是继科考,上次全皇朝范围招募木工后的又一个机会。

  有些人不是没本事,也不是没才华,可就是考不上,这能有什么办法?

  或者考上了也没机会施展才华,这机会来了,大部分都知道牢牢抓住。

  自己找上门来的,柳芸让人安排一个有针对性的考核,通过后,自然就开始秘密进行柳芸畅想过的计划。

  六部尚书虽然跟着招揽了一批人,可他们不太清楚太皇太后要用来做什么。

  毕竟他们也是有大量良田在手的一类人。

  他们知道了,消息肯定会提前走漏,那可不方便之后行事。

  知道所有真相的只有沈丞相,和诸葛庆。

  朱庆是户部尚书,虽然没有告知于他,不过他大概也能猜到。

  如此,只有沈丞相也是到处有家业的人,当初身为三大辅臣,不拿就是异类,拿着拿着就多了。

  为此,沈丞相明确表示,到时候政策一出,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