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7章 晴雯入里间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求。

  “有的地方做的渔网,洞眼极小,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此策不可取。”

  众人不知其意。

  渔网洞眼小,能让小鱼不能溜出去,收获更多不是更好么。

  看到众人疑问的眼神,唐清安笑了笑。

  他穿越前,沿海一带渔源枯竭,以致于到了最后,不光还要往海里投鱼苗,每年都会限制捕鱼。

  所以那时候国内的渔船大多都是远洋作业。

  全世界反而只有冰冷的南极的鱼源最多,比南极更好,更适合鱼类生存繁衍的海洋,因为过度捕捞,反而不如南极了。

  国内最新式远洋捕捞的渔船,去极远的南极捕鱼,一艘船每年可捕鱼虾七到十万吨。

  也就是说一艘船一年一点四亿斤到两亿斤。

  一条船的收获,就可以养活五十余万人。

  不过,那时候鱼可不是人们用来果腹当饭吃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的菜肴罢了。

  在一九七九年,全国近海捕捞鱼虾各类总产量为两百亿斤。

  数十年后形势大变,渔船在渤海捕鱼两个月,两个月里,只捕鱼四千六百万斤。

  虽然对比如今的金州仍然是天文数字。

  这是多年组织的捕鱼大会战,和机械化过渡捕捞,以及绝户网导致的原因。

  现在的大小长山一带的近海海域,本来就是水质最好的渔源地之一。

  又有几百年的禁渔期。

  在这黄海一带,就算包括上渤海一带的话,一年收获个二十余亿斤都不成问题。

  只要金州有足够的船。

  还要海域里供渔船停靠的各岛,各岛的仓库,盐,冰窖都要跟得上形势。

  所以可以放开了捕捞,但是绝户网是不行的。

  太伤渔源的元气,虽然以金州现在的捕捞能力,远谈不上这点,但是未雨绸缪嘛。

  “就跟大山里春季不打猎一个道理,不能断子绝孙啊。”

  听到将军的话,众人恍然大悟。

  虽然觉得将军有些杞人忧天,不过既然将军提了出来,那就改过来好了。

  又不是什么大事。

  既然确定了大方向,冯胜之,顾应时,朱文,顾道初,以及陶鏴,五个人开始商量细节。

  最后决定出来。

  集中力量设立三大船厂,旅顺船厂,长行岛船厂,以及长山岛船厂。

  长山岛的船厂,规模将会逐一缩减,最大的船厂将会是旅顺船厂,其次是长行岛船厂。

  长行岛上大树不可计数,可以就地取材。

  旅顺也前后也有大山,有大树,比长行岛资源更多。

  唯独大小长山岛。

  绿荫虽多,适合做龙骨的树木极少,完全靠大船往来运送,极为费时费力。

  因为天津离京城太近,所以没去招工匠,但是慕名投奔来的人不少。

  现在从山东登莱,金陵来的船匠,其中大匠都不在少数,比原来金州的船匠手艺都要强。

  所以金州上下,开始有了新的要求。

  在旅顺和长行岛,建的船厂,修的船坞要更大,更适合海洋行驶。

  船政敲定。

  接下来就是渔政。

  所有处在捕鱼区的海岛上,都要设立渔场。

  各处都有了渔场,才能让渔船满船后,一两日即可运到渔场处理渔获。

  特别是如今天气炎热,不能久置。

  要挖掘地窖做成冰窖。

  辽东到了冬日,冰块极多,无限的资源,是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头一天从湖里取了,一夜就重新冻成。

  “还要盐。”

  陶鏴提醒道。

  随着渔船的增多,渔获的增加,旅顺的盐场产盐已经跟不上形势。

  “到朝鲜设立新的盐场”

  唐清安立马说道。

  旅顺遍地的锅墩,日夜焚烧,当起南风时,他在金州有时候都能闻到一股烟味,不知道是不是心里的作用。

  可能是自己杞人忧天。

  但是破坏朝鲜的环境他不心疼。

  他多的是人,可以去朝鲜境内一边砍伐树木,一边烧盐,说不定还能卖些回国内。

  这个时代,除了他之外,可没多少人具有环保意识。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