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四章:德俄谈判和澳大利亚_弗吉利亚崛起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火索之一。

  摩洛哥危机的诞生,让法德两国都在国际社会上寻求更多的支持。

  好巧不巧,上一年的年底,也就是1904年10月22日,沙俄帝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前往远东的途中,击沉了一艘位于英国赫尔港附近的英国渔船。

  这一举动顿时加剧了英俄关系的紧张,英国不仅提出了外交抗议,并且还派遣了军舰跟踪俄国舰队。

  甚至在英国民间,一些别有用心的资本家和报刊已经在鼓动对俄开战,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慰籍死去的英国同胞。

  此时的俄国是什么状态?因为正忙于战争的原因,外交处于相对的孤立。

  除了他的盟友法国有限的支持之外,愿意支持俄国的也就是德国了。

  因为自身的外交孤立困境,俄国非常需要德奥的友谊,这也促进了德国和俄国走进一步的可能。

  在澳大利亚向俄国大量出口军火的同时,德国也和俄国签订了通商条约,以大量贷款作为交换条件,让俄国被迫同意降低德国工业品的关税,导致大量的德国商品和资本涌入俄国,加强了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同时,在德国的支持和周旋之下,俄国和奥匈帝国达成了关于维持巴尔干地区现状的协议,也极大程度的缓和了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次误伤事件发生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在几天后就致电沙皇,表示英国有意阻拦德国给予俄国海军供应的煤炭,威廉二世建议德俄两国组建一个强大的反英同盟,来粉碎英国的图谋。

  沙皇尼古拉二世因为目前英国和俄国紧张的关系,迅速同意了这份条约,并且请求德皇威廉二世将这份草原的条案送来,双方一起研究正式的条约。

  这份草案的第一条就明目张胆的规定,如果缔结条约的两大帝国之一遭受了欧洲某一个大国的攻击,那么另一个国家就必须动用全部的陆海军力量给予支援。

  在必要时,德国和俄国还应该共同行动,来提醒法国履行法俄同盟条约所承担的义务,也就是帮助俄国进行战争。

  这份条约的第一条规定就直截了当的将俄国以及俄国的盟友法国绑在了德国的战车上,德国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但这份条约最终的谈判很快就因为是否需要经过法国过目而陷入僵局。

  俄国人认为这份草案牵扯到法国并且俄国和法国有着盟约,因此觉得需要经过法国的过目和同意才能签订。

  而德国考虑到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仇恨,法国人基本不会同意这份草案,因此秉持着宁可无约也不肯告知法国的立场。

  德国的态度引起了俄国的警惕,俄国目前的外交环境十分危机,因此也不愿意失去法国这位帮助俄国许多的盟友。

  僵局因为一个新的国家名字而打,那就是澳大利亚。

  实际上,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