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0章 洪承畴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邸报,也有复兴报、京报等,甚至还有鞑子北京发出来的邸报。

  两相一对照,上面白纸黑字的都记录着颜克英所说的这些大多不假。

  这些邸报、报纸等,要伪造当然也可能,但这么一大堆,洪承畴也渐渐接受了这些惊人消息。

  颜克英吃完饭就走了。

  留下洪承畴对着剩下的葱爆海参、扇贝粉丝却是已经吃不下去了。

  在屋里又呆了三天,最终洪承畴还是给大明天子写了一道万言奏书。

  ······

  “洪承畴这笔字倒是写的不错,万字长篇,居然没一个错字,而且挺有文采的。”朱以海倒是实话实说,虽然他极鄙视这大汉奸,但不能否认他的才能。

  “洪亨九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二十三岁中举人,次年赴京连捷登科中二甲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他的仕途也很顺,初授刑部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一干就是六年。

  二十九岁升浙江提学佥事,两年后便升浙江左参议,三十四岁升到陕西督粮参政。

  洪承畴真正仕途起飞,还是在崇祯朝以后,恰逢陕西爆发农民大起义,身为参政的洪承畴文人带兵,第一次就斩了三百农民军,名声大噪。

  此后升巡抚,再继任三边总督,后来再调蓟辽总督,洪承畴一直在打仗,而且确实打的还是很有成绩的。

  崇祯十五年松锦会战失败,孤军困守松山半年多,最后被俘时也才四十九岁。

  被俘后他曾绝食,大骂劝降者。

  但范文程在观察了几次后,便曾对皇太极有说过,洪承畴不会自杀的,因为这人连梁上掉下来点灰尘落到衣袖上,他都要屡拂拭之。

  连一件破衣都爱惜,何况其身?

  看破了洪承畴的性格心思,所以皇太极最后也是解袍披身,最终成功招降了他。

  说到底,还是洪承畴意志的不坚定,而他之所以不坚定,其实从他的出身和仕途经历就猜的到一些。

  二十四岁中进士,三十七岁当巡抚,三十八岁当总督,四十一岁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他的仕途可谓是非常惊人的。

  而他却不是什么名门士族出身,只是出生在福建泉州的一个穷人家,因家贫寒,十一岁就辍学了,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天清晨要到集上走街串巷叫卖豆干。

  可就算如此,这个少年却很上进,卖豆干之余,还会去水沟馆村学外旁听学习,因为他的勤奋和聪明,被办学馆的才子洪启胤赏识,免费收其为徒,让他重新读上了书。

  他也不负洪承胤,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

  这样的出身和经历,确实堪称励志。

  能一步步走过来,付出了多少代价,被俘时才四十九岁,多少雄心壮志还没来的及施展?

  而鞑子的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