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3章 察举 赀买 考举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察举赀买考举

  “考举?”

  次日上午,长乐宫,长信殿正殿。

  听闻刘盈道出这个从不曾出现在华夏大地的词汇,丞相曹参、内史王陵,甚至包括太后吕雉的面容之上,都只嗡时涌上一抹茫然之色。

  待王陵满是诧异的发出一声询问,又与身旁的曹参面面相觑的对视片刻,终还是王陵先站出身,对刘盈稍一拱手。

  “敢请陛下细言。”

  “——此考举,当依何能而举,又由谁人保举?”

  “所举之士,又当委以何任?”

  神情满是严肃的发出此数问,王陵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只悠然涌现出一抹慎重!

  对于后世人而言,考举、科举,或许都算不上什么陌生的话题,其优越性也十分显著;

  但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却关乎到整个朝堂,乃至于整个天下、宗庙社稷的安定与否!

  听出王陵语调中的谨慎,刘盈却也不急,先朝身旁的母亲吕雉起身一拱手,这才正过身,望向御阶下的曹参、王陵二人。

  “往昔,国朝举士,不过以太后、天子诏谕强令,以使地方郡县举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又德誉地方郡县之士,进以为朝堂所用。”

  “然朕观石渠阁所收录之册,方知自太祖高皇帝元年至今,凡十四岁,吾汉家所举之力田、孝廉、贤良方正,合不过百人。”

  “更其中,力田独有七十余,孝廉十余,及德誉天下,为地方郡县所敬之贤良方正,竟无一人得举为士······”

  语调平缓的将这一串数据摆上台面,刘盈便稍叹一口气,神情满是苦涩的望向王陵,语调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些许自嘲,和戏谑。

  “太祖高皇帝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冠绝青史,位九五足有十二载,亦只得力田数十、孝廉十数。”

  “若不另寻举士之法,恐复三十载,朝中诸公亦仍当岁岁苦谏,求朕调能臣干吏,以事朝堂。”

  说到这里,刘盈便稍昂起手,满是苦涩的笑着一摇头。

  “国朝,苦士之不足啊······”

  听闻刘盈此言,纵是对过往十几年,长安朝堂通过各种渠道录用的官吏人数并不直接,曹参、王陵二人也不由缓缓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刘盈的说法。

  ——过去十几年,汉家究竟通过‘察举制’获得了多少人才,或许并没有人在意;

  但只要谈论到此事,恐怕所有人都会摇头叹息着低下头,给出一个‘几近于无’的结论。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处于封建文明早期的统一政权,汉室的人才选拔制度,并没有后世那么丰富,也没有后世那么庞大的规模。

  恰如刘盈方才所言,如今汉室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实只有察举、赀官这两种。

  赀官,其实就是合法的花钱买官,通过缴纳钱赀,来获得一个出任宫中侍郎的机会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