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零章 真彩云之南(四)_蜀汉的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王颀甚至老阿等人都奸笑了起来:自家这位大司马这两年是把蜀汉国内的世家搞得欲仙欲死,高(防和谐)潮一波又一波:一旦要给世家一点好处,必然就有新的政策来割世家的肉——反之亦然。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按自家大司马所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玉种的话,毫无疑问,这将引起蜀汉所有世家的疯狂。不,引起三国整个上层社会的集体疯狂。到时候谁配合自家大司马的改革,谁就有采买权,不配合的就一边凉快去……

  “这个地方。”关彝在舆图上敲了敲永昌郡的郡治不韦县:“这个地方非常重要。除了躬行要以此为基地兴办玉石产业链以外。孔硕(王颀)未来几年也是要以此为基地活动的。”

  “呵呵呵,大司马,终于要用到在下了么?”

  看着这位在历史的本位面,先是代表曹魏出航日本,宣布邪马台国是魏帝国的藩属。跟随毌丘俭追击高句丽王室上千里,一直打到今天的小兴安岭勒石记功的超级牛人。关彝的心情也十分的复杂。

  “孔硕到我大汉这两年过得还好吧?”

  “劳大司马关心,为我取来了全家家人。这两年王颀在成都生活得很好。只是一直没有具体的事情做,只能是按照大司马的命令去复兴学堂学习各种农学知识。虽说确实也让我大开眼界,但毕竟我就是个劳碌命,不适合成天坐在屋舍内啊。说实在的,这两年,什么都好,就是闲得全身都快生锈了。”

  “哈哈哈~~孔硕马上就要忙起来哪。嗯,孔硕可还记得以前在复兴学堂上,本官讲到的杂交水稻?”

  “记得!”

  “嗯,我大汉成都平原上的稻种主要传自古蜀国,是籼稻。其优点是口感好、稻穗大、米粒自然也大。缺点则是不耐寒、也不耐旱,而且产量不高。而在牂牁郡为代表的南中稻系里呢,那是糯稻。口感更好,但产量更低。这两种主要稻种的优缺点都很一致,所以用这两种稻种杂交出来的新一代稻种,其实和老稻种比起来,优势并不明显。”

  “孔硕请来看。”关彝的手指再次指向舆图:“不韦县的东西两侧都是南北走向的大江。东边的这一条,是沧水(上游是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在不韦沿着河谷,由此向南行进,可以直达林邑、真腊等国。这些小国国贫民弱没啥好说的。本官现在对他们的土地也不感兴趣。但是他们那里有一稻种,是籼稻。口感很一般,但胜在产量高、耐旱,而且对种植的田地要求不高。所以孔硕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沿沧水南下,去寻找那边的优质稻种!”

  关彝所说的优质稻种,就是历史本位面上赫赫有名的占城稻。这个稻种在五代时期进入中国,之后由北宋政府大力推广。将中国本土的稻种进行了极大幅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