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18 上百年】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和东蒙本部的关系是越来越差,达延汗和俺答汗的一大军事成就都是把瓦剌人越赶越往西。

  再比如土木堡事变的真正肇因,是朱棣去世之后,鸽派分子和明宣宗放纵垴罗斯部的结果。

  而不是朱棣没有把瓦剌打的七零八落。

  实际上,瓦剌本身在永乐末期已经被一分为三,而鞑靼本部和兀良哈都被打的奄奄一息,鞑靼本部能稍有掌握的地盘基本只剩下呼伦贝尔区域。

  兀良哈在松嫩平原西部的根据地被扫荡,损失惨重。

  兀良哈南下内附时,朱棣已经完成对蒙古地区的大战略安排,以奴儿干都司和兀良哈内附以及明朝自己的军队为包围圈,迫使鞑靼本部龟缩在呼伦贝尔区域,随时受到打击。

  瓦剌中最好战的垴罗斯脱欢所部被太平和把秃孛罗隔离在最西北,同时南面和西面都是明廷盟友。

  别失八里以及帖木儿汗国两个巨大的环形包围圈,是朱棣的战略安排。

  后世有人诟病朱元璋和朱棣不知道政治战略,在大明最强盛的时候没有完成对蒙古的控制。

  其实实在可笑是朱瞻基,裁撤松花江造船厂,停止东北内河巡航,缩减奴儿干都司经费,同时对脱欢暗杀太平与把秃孛罗视而不见,放纵脱欢攻击阿鲁台,才导致瓦剌做大。

  瓦剌做大绝对不是朱棣没有长远规划的原因,终朱棣一生都在防止蒙古各部势力融合,小心维持平衡并持续蚕食东蒙。

  朱瞻基的黑锅,朱棣可不背,朱棣唯一的过错就是选错了太子。

  实际上,唐与东突厥,薛延陀的决定性战役都是在漠南打的,而不是漠北地区。

  唐初并无国力支撑大军深入漠北,不像汉武时期和明洪武永乐时期那样能够越过漠南进击。

  在漠北,更多是依靠各个部族群起围攻唐的敌人。

  唐朝和明朝都在北方有过辉煌的胜利,也有过耻辱的失利。

  唐能够有效羁縻漠北的时间只有唐帝国寿命的十分之一左右,同时也曾经捕获过蒙古大汗级别的人物。

  但是明廷也并非没有,朱棣首次北伐,本雅失里大汗逃亡瓦剌就被擒杀,人头送到大明朝。

  征瓦剌之战,明军,鞑靼军先后袭击瓦剌,瓦剌拥立的答里巴大汗也身死,马哈木也死了。

  除此之外,还有明太祖的捕鱼儿海大捷。

  洪永熙宣之后,又一个大规模进攻蒙古人的皇帝,是成化帝朱见深。

  不论是在漠南还是漠北,明军的作战次数和作战规模都不亚于唐军。

  虽然中后期没有再像二祖一样十几二十几万人出击到漠北,但是几万人马袭击漠南的战役相当多。

  其中威宁海子大捷,咸宁海子大捷,火烧丰州滩,都是其中出塞作战获成功的战例。

  而且斩杀大汗级别人物的成就,在洪武永乐之后仍有一次,那就是威宁海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