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4 韦爵爷对大明的影响】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

  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

  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夺情起复,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

  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

  同时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

  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

  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

  万历一朝同样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并且是最大的一个转折时期。

  这回是彻底衰败了。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

  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

  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

  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

  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重用。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

  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

  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

  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

  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驾崩。

  其长子朱常洛登基,为光宗,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