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46 爵爷回京】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他后来经商也还想着能够为朝廷做些事,说明他骨子里还是非常渴望得到朝廷官僚体制的认同。

  即使不做官,他也要做个红顶商人。

  他提出的方案不接地气,一方面由于本身的士族出身,不知民间疾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翰林院待久了,十分希望能够为官光宗耀祖,才在没有思考过可行性之前就提出议案。

  这些原因直接限制了他做和经济这样实用性强有关的智库,可能他就适合研究音律这样的阳春白雪,即使是给休闲娱乐著书立说,也不枉费了自己的才情。

  海瑞是革新者,不是革命者。虽然他直言弊病,惩治贪腐。

  但他的出发点还是希望皇帝能维护统治。

  如果这时出了起义军,估计他一样会镇压起义,维护统治。

  他最可贵的是已经能够指出明朝弊病的根源在于皇权的集中,皇帝视百姓为可搜刮的草芥,视百官为奴仆。

  诺大的国家就靠皇帝一人的喜怒治理,国无宁日。

  后来等嘉靖死后,海瑞在隆庆期间任应天巡抚,他严守法律,惩治贪官,是革了不少人的命。

  体恤百姓,人送“海青天”的称呼。

  直臣海瑞,不但勇气可嘉,能够看到大明朝制度性的缺陷也是人中豪杰。

  但他的缺陷也很明显,对人也简单的用两分法去看,善或者恶,清官或者贪官,只要违反法律,那就得严惩。

  除去杀贪官,他并没有任何亮眼的功劳。

  所以,他称得上是革命者,但是却不是一个建设者。

  他还是最适合管理贪腐的刑部。

  专制皇权从降临中原大地那天起,便以对暴力的独占为基础,成为整个官僚机器的权威来源。

  其性质理应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否则便不够稳固,不足以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政体。

  皇帝为了确保自身掌控的皇权,当然就要把政府的人事权与生杀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皇帝是傀儡或者不能行使皇权,也会有人出来代行皇权,而很难另搞出一套制度来。

  这一点除了东晋的门阀政治期,总体上是谈不上有什么变化的,而在王朝内部,往往因为某些皇帝更强,显得他个人的皇权更强些。

  而中国历史上所谓君主专制的长期加强趋势,其实不妨理解成皇帝对行政事务的直接介入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那些曾被视为保障皇权的必要措施,如两汉的外戚辅政,中古很流行的太子听政。

  虽然事实上嫡长继承制还发挥影响,但太子这个政治角色却被尽量弱化了,乃至宰相制度等,逐渐在政治舞台上消隐了。

  这恐怕不只是因为它们对守成期的政治结构稳定其实有碍,还因为它们在行政上也是可以被“优化”掉的。

  在吸取前代经验教训之后,清代便成功实施了一段相当高效的君主专制,在人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